close

以歌德世界觀為基礎的知識理論           

            史戴納  新版序言

 

      蘊藏在歌德世界觀中的知識論的研究是在約1880-90年間完成的。我的心因而活躍在兩種思維活動中,一個是直指歌德的創造思維,另一個是那真正驅動創造的生命力。那全然的純粹的人性對我來說似乎完展現在歌德所給予世界的創造性中。直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地方有人能如同歌德一樣,完全以內在的確定去感知這和諧完整的現實世界。因此想當然耳在這樣的思維中就務必有一種確信,如歌德一般,與人類和世界的本質和諧一致。   

    另一方面我的思想深深地浸淫在當時主要普遍的知識本質的哲學思維中,在這樣的認知中知識其實深受人們自我所禁錮,聰明的哲學大師Otto Liebmann 層堅持人類的意識無法靠著意識本身去傳遞,真正被留下存在的只有真實的現實體,那形成各種意識的外在條件。因此在Otto Liebmann的精湛著作中,他提升這樣的認知並進而尊崇人類的多元的經驗。Johannes Volkelt 在它的思想著作中提及了Kant(康德)的知識理論和經驗與思想這本書。他認為世界在人與未知的世界關係中僅僅提供了人們呈現的總和,他更堅信那不可觸摸的內在經驗的思考只有依著現實的呈現才得以有意義,當真正進入思考的活動中,我們會有感覺,這樣就能使我們藉由現實的呈現去進入這個世界。 然而這將產生甚麼結果呢?我們可能因此透過思維去評斷現實所呈現的世界,然而這樣仍然只是一個人們心理活動所呈現的世界,並非真正感受到世界的本質。

    Eduard  Von  Hartmann的哲學觀曾給我很大的鼓舞,但那與先前提到的和Volkelt所持的知識論異曲同工,我並不同意。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人類知識在現實範疇裡的確信會到達一定的障礙。

    在我們覺知的事實上,相反的,內在的經驗與經驗的認知,也就是人類的思維,當它到達一個足夠的深度時,會感受到自己完全生活在一個屬靈的現實體的世界中。我相信我們所持的屬靈的知識就如同數學知識般清楚,有條理可循。

    這新認知的呈現,絕不可能如同之前我所提及的那些理性的思維那樣受限。

    關於這一切,我有時傾向於進化論。在Haeckel(海克爾)的理論理認為一切存在體無庸置疑的可以自無到有,並臻於靈性的活動。而靈性的活動被認為在實在體存在後總有一天會出現。對我來說外在的實體感受是明顯的,但我更明顯覺知到存在體的靈性存在獨立於基本存在本身,而產生了對外在世界感覺的各種爭議。但問題是要如何在這實體世界與靈性世界當中找到橋樑。

    在時間的推序裡,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人的靈性似乎也是自無中所進化出的,事實上靈卻是無處不被感受到的。這時我們便感受到所有知識的有限性。就好比一個人在接觸到覺知時若只像閱讀著一份很多文字的文稿,只忙著檢視其拼字是否正確,將會完全無法真正認識到這其中真正的意涵。

    因此我便轉而將對覺知的觀察轉向靈性,那確實建立在我內在經驗的知識中。在這感知現象的背後,我們探詢的不是非靈性的原子世界,而是靈性的,那透過人在靈體世界中的感知過程所顯現的。因為人在「知道」這件事情上好像以為對事物的思考是在人當中,然而人們對於事務的思考卻是搖擺不定的,所以在經驗表面事件上,去區分出思考與事件本身對人是必要的,然後再一次去定義事件。

    世界的演化發展依著這樣的方式為人所了解,認為先前的非靈性成功的自人展開,靈在自體內存中也在超越自體中。在靈當中人的出現,透過靈肉二元合一與和諧,靈於是被覺知。

    這樣的思維帶領我超越當今的知識理論,即使我完全確定他們的睿智的洞察力及對科學的責任。這思維將我帶向歌德。

    當時我被驅使去從現在的呈現向我內在的糾結重新探討檢視,要超越當前的理性的哲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的指導靈不斷的給我確信人是有可能向內覺察到他自身內在的靈,那獨立在身體之外住在靈性世界中的靈。

    在我整理歌德的科學著作和呈現這知識理論時之前,我就已經寫了一份對於原子論的簡要報告,不過從未付梓,內容就像現在我所說的這樣,我永遠記得當我將這報告寄給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後,他回寫給我一些確定時的喜悅。

    而當我開始研讀歌德時,一切變的更清晰,似乎我的思考面向一在的可以從歌德創作和對世界的態度中看到,這使我相信我的知識官式傾向於歌德的世界觀的。

    在1980年代後期,透過Karl Julius Schroer,我亦師亦友的長者的引介,我開始為Kurschner National-literatur整理歌德的科學著作,在這些作品的進展中,我開始依循著歌德在各方面領域中所呈現的智慧的生命,逐漸的我感受到自己的知識論語歌德的世界觀如出一轍,因而促使我寫下這以歌德的世界觀為基礎的知識的理論。

    現在我再度關注這理論,對我來說似乎更是一種必要確信。在我所有堅信的口述或文字敘述的思想是我的知識理論的基礎。這基礎說明我自始至終一再說明的從感官世界到靈性世界的知識的本質。

    可能這在40年前就寫成的年輕的作品要再次出版會有些奇怪,不過這當中的論述是不變的,呈現出40年前那種當時活躍的進入哲學思維中的思想方式。如果以現在要再重寫這書,我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方式,但本質上的觀點卻是不會改變的,而我現在所能寫的一切關於之前所提的靈性的世界觀也不會有所不同。在這樣啟蒙的過程中,一個人所能表述出的不過是在一個人智慧生命開始的時候。因此展現這不變的年輕的作品是好的,可以更加清楚明白現在的知識理論的淵源始末,這也是一直在我的著作「The Riddles of Philosophy」一書中不斷提及的。同時這兩本書都會油桐一個出版商出版,因此我覺得重新提及那多年前強調的蘊藏在歌德世界觀的知識論是非常必須的。

 

2013.02.25編譯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