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歌德世界觀為基礎的知識理論   

 

  1. A.     初步的問題
  2. 1.      出發點

   當我們追溯當前任一種知識認知時,我們總是會回溯到古典時代的精神。那從Gother(歌德)或Schiller(席勒),Herder(赫德)或Lessing(萊辛)為古典的濫觴的精神引領這知識的活動直到今天。我們德國的文化完全直接建立在這偉大的紀元上,以至於後來許多人認為他們所能及的一切不過都是建立在歌德或席勒的基礎上。我們已然進入這樣一個由他們所創造出的活躍的整體世界,在這當中任何想自外於這世界認知的人幾乎不能指望被人理解。我們看待生命及世界的方式已透過他們來展開,任何有別於他們的人再無法引起我們一丁點的認同與興趣。

    唯有接受有一種智慧還未被揭發,那是一種能超越觀察數據,在感官經驗之上,能夠完全的滿足這世界及生命的觀點的知識。一般這樣的學識被認為在這方面我們的古典時期可以說是從沒有存在過。當尋求以一種人為的、貴族式的解決方式和我們本質的智慧生命是非常疏離的。毋庸置疑事實上有很多的新進與資深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不斷去詮釋歌德和席勒。在這當中他們並未因此真正透過歌德和席勒的思維去達到他們的科學觀點。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從歌德和席勒的觀點去發展科學,並再與之比較,不只為了重新在這些偉大的思想家身上找到支持自己的論點,而是去檢視自己的觀點的合理性。這一觀點稍後會有更全面的討論。首先我們必得樂於指出我們所關心的當今文化在知識演變上所到達的最高階段的努力。

    現在大部分受教育的閱讀大眾將立刻丟開或不去讀任何稱為邁向哲學的知識科學書,現在很少人願意接近哲學了,除非像 Schopenhauer(叔本華)和 Eduard Von Hartmann 的著作,涉及生命的問題和世界廣泛注意的面向。然而大體來說如今只有專業的哲學家會閱讀哲學作品一點也不過分。似乎除了哲學家沒有人再在乎這些哲學著作了。一般人模糊的認為這些哲學作品根本無法提升智慧上的需求。那所討論關心的問題似乎與自己沒有關係,完全與自身的需求和滿足感沒有關聯。這種對哲學的冷淡源自於我之前所說的,是對世界和生命的冷淡。宗教的教條長期以來作為一種差強人意的替代結構已逐漸失去了說服力。人們越來越堅定地想要在宗教信仰上和對自己玲的追求有真正的連結。如果整個文化的演進能向前跨一大步,且所呈現的是攸關人類的大問題,那有教養的人是們將不致缺乏對人生問題的探討的興趣。

    因此我們必須很清楚的知道,不是如何去創造靈性的需求,而是反之去發現真正靈性的需要,並去滿足它。科學的任務不在於提出問題,乃在給予人們在人性和當今的演變發展中更小心的關注和解答。當今的哲學家們為自己所設下的任務並非出自這已無人探索的文化,而是在這文化上找出問題,因為我們的偉大的前輩先人們已經在這方面透過科學大有作為,因而導致目前我們擁有這樣一種不痛不癢的哲學觀。

    我們的知識主軸應該是要能解決現實世界上的問題,而不僅僅是討論智慧的知識。我們必須尋求這知識本身的根源,而不僅僅只是偉大的古典的思想家的認知。而且這發展必須與我們其他的文化同步,追求事情的本質絕對是必須的,因此現代的探求者就必須以這樣的本質探求去詮釋古典作者們的觀點。若一味詮釋而不與現實發展同步則只能徒增困惑模糊,無法真正傳遞他們的觀點並與時俱進。可以說沒有人達到更進一步突破他們的觀點,使得萊辛、赫德、歌德和席勒無人能出其右。除了他們絕佳的觀點外,可以說所有被完成的關於席勒和歌德的科學的論述都沒有更具生命力的發展,而只是在回顧他們所思的一切。這事實再明顯不過了,所有各種科學趨勢的發展都脫離不了歌德從自己體驗發展出的預見。重現世界觀點所呈現出的一切不等同於批判歌德,當我們感受到有必要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重新檢視這樣的觀點時,我們將發現在Hegel(黑格爾)和Schopenhauer(叔本華)間極大的差異,甚至Schopenhauer(叔本華)稱Hegel(黑格爾)為江湖術士,並指稱他所說的哲學觀毫無意義可言,不過是一堆胡言亂語,這二人除了對歌德相同的推崇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共通點。

    現在的科學趨勢也是如此,Haeckel(海克爾),達爾文理論的支持者,提出「個體發生源自系統演化」,就在歌德的觀點中看見自己的預知。另一個當今的科學探索者,A.F.W.Jessen認為達爾文的理論以激發創造了很多的迴響,雖然沒有更進一步去證實,而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但仍是為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而說到歌德,同樣的過程,歌德則是朝向非生物及生物自然界兩個面向去認知的。他在當中透過全面深入的自然觀察而發現了植物形變的法則。他們倆人都能夠引證無數的例子說明存在於他們的科學發現即全面觀察自然中的和諧。但如果用這二種觀點來探討歌德的思想,勢必造成他的想法整體性上的懷疑不確定性。現在基本的現象,無論如何並不是完全真正出於歌德的世界觀,而是滲進了達爾文的觀點。更多的人對外尋求更多的支持與認同,以至於反而減損了歌德思想的完整性,對於向內的科學探索並無助益。歌德的觀點從未以科學為出發點,而是根據對於物質的整體的了解。那些鑽營在自己的觀點裡的人很少擁有無偏見的學生圍繞身邊,反而招來很多的批評與論斷。

    甚至有人說歌德太缺乏科學感了,還說歌德是個絕佳的詩人,卻是個徹底糟透了的科學家,因此他的科學觀自然就不足一提了。這完全是謬論。顯然歌德即使不是一個哲學家,但席勒卻讚嘆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堪為人類的代表。因此看來歌德的自然觀自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哲學覺知下的,即使這哲學的覺知並不屬於他科學陳述的認知。任何將自己融入整個整體的人都能表現出哲學上的覺知並體會歌德所言的,因為整體就會帶出哲學的覺知。但他必須雖從歌德出發,但卻不能套用歌德。歌德的智慧已在某些哲學影響上具決定性的意義,即使他並未留下任何哲學脈絡。

    歌德對世界的觀點是非常多面的,從整體的詩的觀點去看待自然,在一一呼應到自然中的每個物件。這是歌德特殊不凡的地方,而不是如現在一般的只專注在單一物件本身。歌德透過從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去探究自身的意義。現在一般人卻只專攻於一種方式,只去研究探索一個物件,而非整體。看似追尋歌德,確實不然。讓我們更進一步來看,一個聰明的人若非常致力於機械性的物質的交互影響,他們將認為整個宇宙如同一個精巧的機械師。其他能從外在世界觀察獲得神秘見解的人都被納入神祕學家的行列。所有的謬誤都源自於錯誤的將個別視為一個整體,這可以點出為何與多元世界觀造成許多的衝突。如果有人持著單一的偏見來質疑歌德那來自自然整體、非個人內心偏見的、不受限的觀點,那麼很容易的這人就會淪為以歌德的觀點來迎合他自己的。歌德的世界觀本身就非常的豐富,絕不可能只反而來證實那單一的偏見。

    其實哲學的精髓不只在歌德的自然觀察中,,也存在歌德的詩中。雖然歌德並未像席勒一樣先在心中清楚地設定何為哲學觀,但在他具生命力的作品中,其哲學性仍隨處可見。歌德和席勒的創作無庸置疑的從他們的世界觀出發,在這方面我們常如此看待席勒,其實歌德也是如此。其實我們那偉大的詩人在他的作品中對於人類歷史性的演變吳不一一呈現出深奧的哲學觀。奠基在歌德與席勒上,我們將免於被現代科學學術化和疏離化,科學的認知在古典的年代裡是集所有思想家的大成的,他們是如此的重要。

 

2013.03.21編譯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