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大觀園

牛一直以來都是生產力的象徵,健康長壽具生產力的動物最能維持農場的有機特性。野生動物有反應環境的直覺性,被馴養的動物則漸漸失去這樣的直覺。所以好的農場管理經營就變得非常重要。過去基於傳統及天性,畜養動物仍能顧及動物身心環境的需求,如今因經濟及勞力的因素,兩者盡失。幸而另一方面行為科學家仍不斷提供詳細資料提醒不同物種的特殊表現極需有的照護。大部分被畜養的家畜都能發展很好的群居行為模式及渴望移動。所以馴養者務必顧及不同動物的不同需求。

    在現代的認知裡,夏天的放牧活動、以稻草鋪蓋的繫留式牛舍及冬天的運動空間等都顧及不同動物的不同需求。

現代化農場的建築模式,具有繫留式牛舍及餵食區和擠奶區、有屋頂的稻草鋪蓋牛舍和開放的院子因應不同的需求。這樣的系統可以利於移動,有助於個別行為觀察和照護。

    廣場需鋪過,不滑、不粗糙、易整理。所有各區之間的通道要暢通,過度的推擠易使動物受傷。勿使用金屬地板,會嚴重影響減弱牛隻的天生能力,在金屬地板的牛舍裡大公牛的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是一般寬鬆木質牛舍的兩倍,這壓力來自於金屬地板。

    木質牛舍通風易散濕熱,又能易於控制是絕佳的選擇。

    乳牛的生理環境溫度應在020℃間,濕度60%到80%,通風設備入口設在屋簷處,出口在屋頂邊緣是較理想的機械通風設備。在冬天時理想風速是0.2公尺/每秒,在熱的天氣中為除悶熱最高可達0.6公尺/每秒。

    錯誤的室內溫度將導致牛隻易於生病。植物和動物都需要適度的陽光,牛結核病就是因為不足的陽光所造成代謝上的問題而易感染。紫外線大量被窗戶上的玻璃過濾,缺乏維生素D造成牛的佝僂病。缺乏維他命A造成視覺的障礙,尤其是夜盲。或是易被微生物細菌感染、黏膜血液供應不足。認為利用口服或注射維他命A來補充是一種錯誤認知,最好從所攝入的胡蘿蔔素去自行製造。豐富的胡蘿蔔素及直接的日照是關鍵。 

    在牧場上牛隻躺下時都能可以避免吸入同伴的呼吸氣息,這要特別注意,在餵食台上也是。

    梳理牛隻及蹄的照料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有牛的清潔及擠奶的衛生。

    梳理牛隻拉近人與牛的感情,即使在繫留式牛舍的環境中也不容忽略此任務。在放養的畜牧中,也就是有摩背抓癢的柱子、灌木、11/2公尺的樹幹、灌木叢的環境,動物們較能顧及到自身的需求。牛會互舔對方的頭、脖子等難被接近的地方,所以彼此易於得到慰藉。

    在蹄的照顧上就完全依賴人了。在他們到牧場上的前三到四個星期,即在牧場上待一段時間後,就要做蹄的檢查與修剪。現在的蹄照顧有很好的工具可利用。種公牛每六到八周需做一次蹄照顧。要盡可能做到因為關節的疼痛常源自於此。越年輕時就開始照顧減少年紀大時的問題發生率。

 

ps.紅色字體部分有些疑義             

希望農夫 Bio-Dynamic Farming Practice     讀後編譯心得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場應是一獨立的整體

 

 

    人智學創始者史代納博士曾經因應農夫及園藝從事者就生機互動農法提出了八次的課程演講,課程全然建立在基於靈性科學的洞察及地球與自然的全面觀,給予農業更具前瞻且深入的建設性實施方針。一些參與講座的農夫真正身體力行去體現生機互動農法的精隨,經過六十年的努力與經驗,已經有更多不同國家的人參與這樣的努力。尤其是當今不管是農業或生態都面臨了當時課程上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更是亟需生機互動農法的時候!

    在史代納博士的想法中,農場應該是能自成為獨立的、能夠全體整合且自給自足的一個整體。這在現代農業結構須與商業配合的情況下似乎較令人訝異,但事實上在史代納博士的時代裡,即使是家庭式的農場或是較大型的農莊都能真正接近史代納博士對於農場的觀點。一個健全的農場須結合並整合當地的實際狀況,無論是在自然能源與人力資源的運作方面都應在靈性科學的基礎上整合。有了傳統上最健全的農耕實施方法,整合當地實際狀況,加上現代經營技巧,與科技上更有利的農耕及畜牧法,尤其在當今呼籲健全生態的時刻更是迫切需要。

    當地的實際狀況、經濟的與生態上及社會的需求都須審慎考慮進去,如此方能經營運作一永續且各面向能自給自足的健全農場,此時腐植質的取代便是一個很好的起始,可以結合蓄養動物並利用動物的堆肥及作物的輪作等來達到這樣的需求。

    動物的數量要恰好能生產堆肥可以維持並提升土壤力,而正確的動物數量及種類則取決於當地地點及氣候的條件。根據已有的經驗顯示出一公頃的耕地所需動物的數量等同一頭大牛,約五百至六百公斤重的單位。農場同時要能兼顧生產足夠飼養動物數量的食料才可以,基於可看得見的經濟考量及動物自身的健康,農場必須能夠自行生產所飼養動物所需的一切。生態聚落及經濟的狀況各異,所以生機互動農法更加著重於此。草料的種植與農場作物的輪耕也能達到增進泥土生產力的目標,即使他們有可能不外乎是豆科植物或草本植物。即使穀物作物才可能是農場經濟的主體,但動物飼料草料的種植一點也不會與主作物衝突,甚至能不斷提升每年主作物的生產量。

    在種子的生產過程中特別需要確定優質的生產量以避免每況愈下,所以近親授粉是較不妥的,如此被畜養的動物一開始被引進勢必為種牛,其餘的配種過程則由農場自身來實施。所以農場上一切的生命體包括動植物及人類,以及所有的形成地貌的岩石土壤等,和環繞四周的日月星辰無不一一密切關連著。這也是我們需要特別以靈性科學的觀點來運作農場的一切,舉凡星體的運行、動物的飼養及植物的栽種等都使得農耕成為一門藝術與科學,這知識要在實踐中落實。

    另一重要的方面是生機互動農法中的特殊配方,運用在土壤中或是堆肥的製作上,這配方在農場上生產製作或由幾個農場共同製作都可。

    農場需真正做到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各善其職,都能發揮功用,有鑑於不同環境及文化,所以以下幾點就要特別留意:

  1. 各單位確實生產出高品質的食物
  2. 能夠維持並加強地表所本具有的自然力及生產力
  3. 訓練養成年輕人正確的農耕觀念及同舟共濟的生活觀
  4. 能夠在與自然調和的狀態中進一步研發農耕
  5. 能將農場的生活文化與社會文化結合

史代納博士的農場觀點在在顯示出這農場成為獨立的、能夠全體整合且自給自足的一個整體需能確實關心考慮到現今人類的生活,也要能具有因應未來的前瞻性。

 

            Bio-Dynamic Farming Practing      CHO閱讀心得編譯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摘錄自1922年9月23日於Dornach的演講

 

史代納不斷的意識覺察到不同物種與自然各界間共生的狀態,自我調節的智慧以及星體與化學物質間的交互作用,在此他著眼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而且在雨林被破壞之前明顯的提示出砍伐殆盡的雨林將會是何等的災難!

 

    如果大自然像汙染空氣的人類與動物一樣的粗糙不雅,那麼動物們的生命將很快地陷入困境,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型態的生命都這樣長此以往的不尊重自然,那麼所有的生命很快地都將無法存活,地球將宛如墳場。幸而植物不同於動物,不僅不會破壞自然,而且表現的恰恰相反。就在我們和動物們吸入氧氣且呼出二氧化碳惡化了空氣的同時,植物們則吸收了二氧化碳並將碳留住而釋放出氧氣。因為植物的存在,尤其是森林,使得生命得以綿延。若沒有了森林,若是大財團或公司仍無節制的大量砍伐森林,那麼所有的生命都將因此付出失去健康的代價。森林是生命之源,若我們僅看到有利可圖的木料,那麼生命會逐漸陷入絕境。

 

 

                   摘錄自1924年7月31日於Dornach的演講

 

    事實上人類需要依賴植物才能存活,而令人訝異的事實是若沒有了人類,植物也將難以存活!所以我們獲得一個有趣的事實,而且我們要很清楚地了解到兩種對於人類生命最重要的關鍵即是植物的綠色汁液及血液。這在植物中的綠色汁液就是葉綠素,葉綠素存在於綠色的葉片中;另一種關鑑物則是指血液。

    這樣的認識現在對我們更是別具意義。

    想想你的呼吸,那也是營養取得的一種方式。你從空氣中得到氧氣並吸入它,而事實上碳布滿了你整個身體,就像你會發現整個地層布滿了煤一樣。當你將鉛筆削尖,你會得到石墨,而煤和石墨都是碳的一種。你的身體跟其他的物質一樣也都是由碳所組成,你身體的碳是在你體內組成的。你甚至可以說人就像一堆黑色的煤礦!當然你也可以換個方式說你是由鑽石所組成的,因為鑽石也不過是另一種碳的組成。不管是黑色的煤炭、筆心裡的石墨或是鑽石都不過是不同形式的碳罷了!所以我們的身體內有鑽石的成分,或是說我們本身即是一個煤礦場。但現在當碳與氧氣在你的血液中結合,它們組成了二氧化碳。你對二氧化碳並不陌生,那使得蘇打水不斷冒氣泡的就是二氧化碳,一種氣體。所以你可以這樣想,人類從空氣中吸進了氧氣,氧氣散佈在血液中並與血液中的碳結合成為二氧化碳,然後呼出二氧化碳。

    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如同我最近提到的,所有的一切長久以來都受到人類及動物二氧化碳的毒害,如果不是來自植物界的植物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那麼所有的生命都將無法存活下去。植物對於二氧化碳的需求正如同人類對於氧氣的需求一樣,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植物的根、莖和葉子及花朵,就會發現植物的每一個部分都在吸收二氧化碳。碳如此被儲存在植物當中並釋放出氧氣,動物及人類才得以再次吸收利用到氧氣,而在這當中葉綠素則扮演了決定性的關鍵。葉綠素像個神奇的魔法師般,它將碳緊緊的抓住停留在植物體內並釋放出氧氣。我們的血液將氧氣與碳結合,而葉綠素將碳與氧氣分開並將氧釋放出來,自然就是如此奇妙不可言喻,植物與動物如此相輔相成。

 

 

 

 

編譯心得分享 CHO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的感覺器官(2)

 

              摘錄自1924年8月9日於Dornach的演講

 

    當你摘下一朵紫羅蘭,你僅僅摘取到它的實體部分並只能觀察到它的實體,事實上一朵紫羅蘭將遠比能被你這樣看到的更加豐富,真正的紫羅蘭被印記的不該只是它的外現部分。人們會說真正散發香味的紫羅蘭是因為那存在於花瓣與花朵其他部分的香氣,而事實上它與你一樣同在那裏,但它卻將它對這宇宙天體的味道在此呈現出來。

    這樣的本體確實是存在的,植物就是如此真正的感受到宇宙天體,他們感受的同時並將這味道如實的呈現出來。紫羅蘭就像一個精巧的鼻子,感受接收來自水星所流動的能量,並同時將這一切以香氣的本體呈現;就像asafoetida這樣的花能真正感受接收來自土星的能量,並同時將之形成為自己的香氣。如此不同的植物接收感受不同星體的能量而散發出截然不同的香氣。

    那為何有些植物並不具有香氣呢?事實上真正敏銳的鼻子將能辨識出任何植物都具有特殊的香氣,有些可能會被稱之為清新的氣息,而這在植物身上具有強大的影響,因為這清新的氣息是來自於太陽,表示絕大部分的植物都只感受接收來自太陽的味道。但仍有為數不少的植物像紫羅蘭和asafoetida是接收來自星體的影響力,這就形成了具有各種氣息味道的植物了。

    所以當我們嗅聞到紫羅蘭時,我們可以說紫羅蘭本身就是一種精巧的鼻子,足以將水星的香氣攝入......,假設你正走在馬栗子樹或開滿花朵的椴樹大道上,這兩種別具香氣的花朵就像敏銳精巧的鼻子吸收感受來自金星的能量流動,如此說來天體的芬芳透過植物的感受來到我們周遭。……

    所以我們說植物是地球敏銳的嗅覺器官,而我們人類所具有的鼻子則彷彿是粗糙的植物,它就像從我們身上所長出的植物所開出的花一樣,但卻不同於真正植物般的敏銳精巧,這雖是一種想像但卻千真萬確。……

    所以我們走進植物界裡並發現地球是為所有鼻子般的植物所覆蓋,……植物的花朵如同人類的鼻子般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甚至金魚草和唇形科的草看起來就像鼻子一樣。

    這樣說來人類真正是可憐的造物,因為鼻子生成太粗糙所以徒具有嗅覺卻不夠敏銳精巧,不似植物般能感覺到來自天體宇宙的芬芳。植物的葉子可以等同於人類舌頭的功能,他們真正品嘗這世界。而植物的根如同我們的眼睛看見並感受這世界,只不過人類的眼睛相形之下較為脆弱。可憐的人類啊!擁有所有自然本體的一切卻顯得如此羸弱不堪。

 

 

                               編譯心得分享 CHO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的感覺器官(1)

 

植物是地球的感覺器官,就像是舌頭、眼睛和鼻子一樣,他們感受並反應來自天體的力量,並將這力量與地球的一切連結。對於人類所有的感覺都能提升和轉化成為精神靈性上的覺知,例如嗅覺便是非物質的道德的覺察的身體的表現。同樣的我們可以視不同的花朵與植物呈現無數不同的姿態,是為不同品質的天體與地球環境的體現與轉化。在這裡史代納也提到整個星體對於自然過程的影響力,雖然無法在一定的範圍給予更詳細的內容,但月球的影響力長久以來都被確認對於植物具有相當大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可以延伸去了解那在星球上的微妙的作用。人們已在這個領域從事更多的研究,如Maria Thun 和 Lawrence Edward

 

    就如同每塊石頭,每個沒有生命的個體以在遭遇阻力時能夠下降到地球表面來展現他們與地球的關係;而植物以莖幹與地球的中心一致的方向來展現他們與地球的關係,如果我們將莖幹延伸會發現他們將相交跨越這個地球的中心點,地球從中心所引出的所有輻射力量使得植物向上生長……。

    就像所有的感覺之於我們般,植物就像地球的器官,但是那可真正覺知並達到意識的是從太陽流洩而到地球的精神靈性的世界。如果沒有了這些如同感官的植物去調和導入本體的覺察,如同人體透過像眼睛、耳朵和神經般,那麼精神靈性的世界將無法被體察……。

    從屬於地球與太陽活動的靈性精神的實體透過如同感官的植物來覺知一切,並透過這些需要透過靈體而整合的感官將目光朝向地球的中心,因此我們能窺見地球表面植物覆蓋下的靈性自我在地球上如何交織著並藉著植物擁有感官上的覺察。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植物的葉子將發現他們的外表實際上是由許多微小的鏡面似的結構所組成。

    這些感光的器官如同眼睛般,雖然植物並不真正透過他們來看到甚麼,而是太陽透過他們來感知到地球。這些感光的器官意味著葉子總是試著垂直地朝向陽光。

    從這裡我們得到植物的第二個主要傾向,即對於太陽活動的臣服。第一個傾向是植物透過莖幹來揭示屬於地球本體自我的特性,而第二個葉子所表現的傾向則表現出對與太陽活動的臣服。

    因此我們將地球視為孕育一切的母親,從地球的植被中我們有了植物靈的外貌,如果我們明白靈如何透過花朵及樹葉等來展現一切,我們就能去感覺到彷彿我們正透過他們凝視著地球的靈,就好像凝視著另一個人似的。  

 

                              編譯心得分享 CHO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31 Tue 2012 15:41
  • 水域

摘錄自1923年10月28日於Dornach的演講

 

     安靜的魚完全沉浸在水域的世界裡,而呱呱叫的青蛙身為兩棲類則半生活在這樣被包覆住的水域裡。這些簡單明顯的證據在在顯示出史代納所一再提出的以太體與星芒體,這首要明顯的是水中的生物,再來是連接到水轉化到空氣的過程,更進一步體現經驗靈魂的質與聲音的表達。史代納提出地球星芒體的自然性是透過天氣的變化所表現出來,我們很容易的可以經驗到這持續的變化如同人類的所有感覺變化一樣。

    去思考青蛙界於水域與空氣兩個領域間那種微妙的轉化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生命從一個全然單獨安靜的水域過渡到乾爽的地面,從而發展出了更不同的、有品質的聲音的和知覺的靈性的世界。

 

    如此魚就彷彿是水的載體,感覺自己內部的水是這世上所有的水的一部分及重要組成成分,液體隨意流動,在這潮濕的水域中魚同時經歷著以太體,魚無法發聲,無法說出他們所感覺到的,否則他們將說出自己如同水的載體,承載著所有瀰漫在水域中的各種成分,是以太體的載體,真正暢游在以太體中…,魚如此將自己的生命與地球的生命連結著。這在魚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們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就是地球的生命,從而在這親密的連結中經驗著一年四季地球所經歷的一切,如在夏天呼出以太的力量並在冬天時重新吸入。魚在地球呼吸的同時共同經驗著一切,在地球的呼吸過程中吸收以太體。

    魚安靜的經歷著地球在一年中呼吸生命中的過程,因為這過程中以太體的吸入與呼出帶動了呼吸其他各種面向的生命活動。

    這與爬蟲類與兩棲類是非常不同的,以青蛙做例子來說是最有代表性的,他們比起魚較少連結於以太體而是更多的與星芒體連結……,我們曾經說過星芒體是如何的影響著植物花的部分,而如今青蛙如此與星芒體連結著,也就是與地球的星芒體連結著,如同魚連結著以太體般......,青蛙就在地球的星芒體中經驗著一年中地球透過蒸發凝結水的過程而帶出的星芒體。這時物質主義者可能會說水的蒸發乃源自於空氣動力學或是其他的空氣機械力等的理論,雲形成水滴然後掉落地面成為水……,不過這就好像在說我們體內的血液循環可以獨立在生命體之外般。同樣的地球的星芒領域的循環也需透過水的蒸發與凝結的循環,所以青蛙和其他的程度較輕的兩棲類接觸到天氣變化中明顯的星芒體並不是信口胡謅的,就像你所知的可以透過青蛙的表現來預測天氣,那是因為他們神奇的完全經歷著地球的星芒體的變化。當然青蛙不會說我有這樣的感覺,但事實上青蛙本身就是一個感覺,可以從而知道地球的濕潤或乾旱。這也是為什麼在某些特定的天氣狀況中你會看到或多或少美麗或醜的青蛙等,這是他們將自己與地球星芒所連結的面相呈現出來。他們並非一直聒噪不休除非他們感受到那從宇宙而來的……,他們是如此地與地球的星芒體同在……。

 

 

                                編譯心得分享 CHO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之於比目魚就更從地球的力量上解放出來了,然而不時你仍可以發現有些人會有一些左右眼視力上的差別,如果這不是因為天生如此,你將發現有這問題的人都會較傾向於睡覺時以同一側面躺睡著。地球的力量持續的影響著我們側躺著的面,所以那一面的眼睛就會較為虛弱,有較弱的視力。雖然這樣側躺同一面的影響力不如比目魚來的嚴重,但多少還是影響到了。那朝向上側的眼睛則因受著天體力量的影響所以比較強壯,你是否發現這當中奇妙的連結了呢?還有其他很多例證在大自然中呈現著…….

    那就地球本身而言呢?如果我們僅擁有鹹的海洋,那麼地球早就要滅絕了,他將無法使自己永續。所以不僅僅需要鹹水,也需要淡水,淡水吸收來自宇宙的繁衍的力量。鹹水無法從宇宙中獲得使地球更新的元素,如果你靠近泉水觀看那奇妙的湧淌的水滴,你會感受到清新無比的氣息,那泉水邊的清新的氣息同樣滋養著萬物,也就是像這樣的地方如同地球的眼睛和感覺器官般向天體宇宙開放,而且我們看到像鮭魚這樣的生物也如此地遷移追尋著,事實上泉水就像比目魚那向上朝向天體的一面一樣……

    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你將完全無法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我們也可以說海洋透過比目魚向天體宇宙開放,從比目魚的特徵我們看出海洋急切需求來自天體宇宙的力量,海洋迫切需要來自天體宇宙的光與空氣。

    反觀我們自身的循環將發現我們擁有細微的感覺器官、碰觸的器官,在我們得到更多鹽分的地方肌肉變越強壯。人類也將自己朝外在的世界開放,透過直接迎向光線的眼睛,如同海底的比目魚一樣…,就如同我們靈巧的使用碰觸的器官,比目魚也使自己靈巧的長成朝向天體開放的體態,……比目魚如此使自己定居在岸邊的淺水處,他們努力使自己擠進沙層的海底,用他們的嘴巴將沙子覆蓋在他們身上形成薄薄的覆蓋層,以至於任何游過去的魚或蝦蟹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然後岀其不意的捕捉牠們成為食物,這真是一個絕頂聰明的方式,而唯有懂得巧妙的與天體宇宙的力量連結的生物能如此辦到!

    另一方面像這樣發展身體部分的生物同樣的發展了較強壯的以太體,我們將發現所有如同我們這樣同時具有身體及精神能力的生物都不只導源於地球,地球的力量使我們肌肉發達,提供我們鹽;而來自天體的力量才真正賦予我們生殖及心靈和精神上的力量,那使得我們擁有智力。

    事實上我們自身便是一個小小的地球,就如同我常說的我們的身體有百分之九十是水,而我們就如同魚一般,以我們堅固的組成在水中漂蕩,只有百分之十是真正的我們,基本上如同魚優游在自己的水域裡。現代科學也使我們了解到我們如何處在一個小海洋的感覺裡,但在肌肉與骨頭之外仍同時具有淡水的流動,在肌肉與骨頭之內我們相對的沉積了鹽分,我們便是如此的自成為一個小型地球體的系統。

    如果在這樣的生長過程中,一個人體內的淡水流動過於強烈,特別是發生在母親提供給嬰兒的乳汁不具足鹽分時,這人便容易得到佝僂病;相對地得到太多鹽分時則骨頭容易脆化,肌肉就不靈活而笨手笨腳的。通常這些問題就要依賴消化鹽分與食物間的組成物來做調整了。

    那在食物中又有些甚麼呢?植物在根部擁有較多的鹽,他在生長初期從泥土中攝取了鹽,而當植物逐漸生長到開花期時,花接收了光線所以發展出不同的顏色。如此花接收了光線使得植物成為光的載體,在根的部位吸收了鹽所以成為鹽的載體,所以在植物下方形同於海洋,上方則成為連結於天體的部分。根部富含鹽而花則富含光……,所以我們說我們富含著淡水流動的器官需要光,因此我們需要植物提供當他們蘊含光時的一切元素;對於我們的肌肉與骨頭而言,我們需要更多的鹽,更多的固體成分在食物中,如此在食物中尋得一種平衡。

    地球也是如此透過無時不在、無處不發生的物質的轉化來生養自己本身,只因一切的發生都如此微妙,以至於我們並不容易注意到,如同我們並不真正察覺到我們正在無時無刻的呼吸著一般,地球也如此般地從宇宙天體中吸取著養分……

 

                                         編譯心得分享CHO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我們通常一開始就用右手寫字而不是左手,這比較傾向於是使用以太身體的活動,當以太的身體發展較傾向於右邊時,物質身體的發展便較傾向於左邊,有較多的重量。當左邊的肺發展出兩片肺葉時,右邊則因為較活躍而發展出了三葉,人們傾向於以左邊較物質化且與地球連結著,而以右邊較以太化且與宇宙連結著…….

    我們可以看見這世界奇妙的奧秘展現在各處,試著去想像在海洋的表面之下,是一個含括各種物質的鹹的水世界,那裏有各式各樣的魚傾向於受著地球的力量,以著千奇百怪的構造試著捕獲藉著透過光及空氣而進入海洋中的一切。魚沒有肺得以在空氣中呼吸,但他們透過鰓去得到透過光及空氣而進入海洋中的一切。有一種魚大一點的稱為比目魚,小的種類叫做鰈魚,他們都是具有高度營養的魚類,幾乎擁有所有魚種的營養,因為他們完全受著地球的力量,而營養物則全然來自於地球。比目魚幾乎完全投入在地球的力量中,所以我們可以看待這些魚完全向外體現了與地球的深層的連結,而且他們的確如此。他們一直緊貼一面於海床上而至於呈現蒼白的顏色,頭變成了圓形且使得眼睛置於同一面上了。他們緊貼海床的一面就是如此白且平板的,而另一面由上往下看則呈現雙眼同側了,頭成了圓形因為他們總是以左邊的面平躺在海床上,所以左邊這蒼白的一面就更具營養價值了,而另一面則受到了來自天空的影響有了顏色,有些偏藍或棕,而且眼睛轉到了向上的一面,因為頭已經成了圓形。就這樣比目魚把所有的器官放在一邊,而另一邊便扁平又蒼白了。

    人類之於比目魚就更從地球的力量上解放出來了,然而不時你仍可以發現有些人會有一些左右眼視力上的差別,如果這不是因為天生如此,你將發現有這問題的人都會較傾向於睡覺時以同一側面躺睡著。地球的力量持續的影響著我們側躺著的面,所以那一面的眼睛就會較為虛弱,有較弱的視力。雖然這樣側躺同一面的影響力不如比目魚來的嚴重,但多少還是影響到了。那朝向上側的眼睛則因受著天體力量的影響所以比較強壯,你是否發現這當中奇妙的連結了呢?還有其他很多例證在大自然中呈現著…….

 

 

                                     編譯心得分享 希望農夫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水流與遷移(2

                                                                              

            

   ……..而在地球內臟的主體實則為海洋,當然這並不完全如人體內的內臟般,你無法真正從其中找出能真正被名狀且對應出的組織器官,你可以試著描述雖無法眼見;一般說來,我們視地球的內臟系統在海洋中,及感覺器官在地表上。所有地表與宇宙的連結取自於淡水,而所有給予地球內臟系統的需求則來自鹽水。

    我現在就要來加以論證,我曾向你們提過,人和動物的繁衍是連結於天體的,我如此說不只是因為蛋或胚胎只在母體的身體中發展而已,也身受來自天體的影響力。因這影響力,所以蛋都是呈圓形的……。一顆小小的蛋可以是一個宇宙的想像,這是從宇宙各方面得到的影響,也就是說天體與地球的繁衍都是活躍有生命力的。同樣的眼睛也是呈球狀,就像我之前提過的,他也是在天體宇宙的影響力下呈型的。如果你去察看脾臟,脾臟不是球狀的因為是受地球搖擺的影響力所致……,而不管是人類或動物的胚胎或蛋則都受天體的影響力而以球狀體開始發展。

    於是我不得不說魚真是一個特殊的實例,因為他們並不生活在陸地上。他們生活在水中,所以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方式。他們並沒有到達地球向天體展開之處,因此魚類很難發展他們的覺知感官,特別是生殖器官,這是由於在宇宙空間的分布上,他們是被置於內部的。因此如果魚類能夠進行生殖且擁有感官就必須利用從宇宙中進入海洋裡的那微弱的光與溫暖。但大自然是無私的,你將會發現金魚會利用牠全身的皮膚去接收光線的影響,因而使他們全身成金色。魚類盡其所能去攫取從宇宙中掉落到水裡的所有一切,所以他們總是將蛋產在光線能微微透入的位置……,這一切在淡水魚類身上所見又不如海裡魚類來的明顯可見。海裡的魚總是盡其所能去利用一切從宇宙天體進入到水中的一切去繁衍他們的後代。

    鮭魚是較特殊的例外,他們擁有特別不一樣的組織型態,鮭魚必得生活在海裡去發展他們適當的肌肉組織,這特別的需求是因為海裡的鹽分,鹽分使得他們發展擁有強壯的肌肉;然而他們卻不能在海水中繁殖,因為在他們的構造中海水是會阻斷從天體得到的一切的,若被迫在海中繁殖,鮭魚可能早就絕跡了。不過牠們是一個例外。一旦他們在海水中發展了強壯的肌肉,他們幾乎全盲與無法生殖了,牠們的生殖器官及覺知感官變得虛弱且遲鈍。但鮭魚的確會在海裡長得很大。現在為了避免滅絕,從觀察在北海及大西洋的鮭魚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逐年的往萊茵河遷移的情形,這也是之所以他們會被稱作萊茵河的鮭魚。萊茵河使得鮭魚激增卻使他們失去了肌肉,他們失去了原本在大海中那樣大的體型,他們變得更流線了;然而所有的感官系統都因而活躍起來,不管公的或母的,他們的生殖系統都達到了很好的發展,他們因而得以在萊茵河裡繁殖。每年為了繁殖鮭魚們就這樣從含鹽的大海裡遷移到了淡水的萊因河中了。然後上一代的鮭魚仍存活在萊茵河中,而新的一代則遷往大海去增長他們的肌肉……

    我們可以說任何含鹽的地方都與地球的力量作用著,這地球的原則作用發展於器官上,連當我們活動在重力之下時,我們的肌肉也在這地球的原則下發展,重力就是地球的一個原則。地球影響著肌肉與骨骼的發展,他提供鹽分使得我們發展肌肉與骨骼,但卻對我們的感官及生殖系統的發展沒有幫助,我們的感官及生殖系統的發展來自於天體宇宙,鮭魚就很明確地為我們顯示了這個證據,在鹹水與淡水間明顯地做出區隔。他們在鹹水中接受地球的力量發展了肌肉骨骼,然後進入淡水接收天體的力量去發展生殖及感官。

    所以我們因而看出地球在於動物體內的循環,像鮭魚這樣。鮭魚感受驅動往返於河與海之間,在淺灘上鮭魚來來往往,注意看他你便可以看到生命如何在地球上發展。

    從鮭魚上的認知學習我們還可以得到另一個觀點,一個顯著且別具意義的觀點,那就是鳥類的遷徙。他們往返於空氣中正如同鮭魚往返於海中,除了鮭魚是在鹹水與淡水間遷徙,而鳥類是於溫暖與寒冷的區域間移動。如果你能了解鮭魚的遷徙行為變也能明白鳥類之所以會遷徙,鳥類所必須做的事情是遷徙到南方尋求在地表上最適當的溫度去發展他們的肌肉組織,然後他們必須返回北方在更純淨的空氣中吸收從天體而來的力量,從而發展生殖系統。這些動物們都需要完整的地球。唯有哺乳動物,高等動物和人類,可以較獨立的、解放的生活於地表上。

    然而我們仍能在我們身體的構造上尋獲這樣的軌跡,事實上我們人類真的是雙重的……左與右,左右兩邊實有著極大的不同。我想現在在你們當中應該極少有人能夠用左手書寫,大部分的人都是用右手書寫。但事實上那連結著語言說話的神經系統卻是連結到你大腦的左邊,那標記迴旋的地方並不在相對應的右邊;同樣的使用左手寫字的人則真的恰好相反……,同樣地身體其他的部分也是這樣。心臟偏左、胃偏左而肝則偏右了,即使是左右對稱的器官也不盡然真正對稱,你的肺有兩葉在左而三葉在右。這人類的右邊如此全然不同於左邊,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我們通常一開始就用右手寫字而不是左手,這比較傾向於是使用以太身體的活動,當以太的身體發展較傾向於右邊時,物質身體的發展便較傾向於左邊,有較多的重量。當左邊的肺發展出兩片肺葉時,右邊則因為較活躍而發展出了三葉,人們傾向於以左邊較物質化且與地球連結著,而以右邊較以太化且與宇宙連結著…….

 

 

                                            編譯心得分享 希望農夫

                                   文章來源           Spiritual Ecology       RUDOLF     STEINER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樹媽力挺虎尾嬤 南北串連守護拯民森林校園     本文摘要:「學校卡大欉ㄟ樹,親像我ㄟ囝仔;細欉ㄟ樹,親像我ㄟ孫仔」護樹阿嬤王李笋說,這些樹就像是她的孩子、孫子,也是在地人的記憶,怎麼可以隨便遷移?何況遷一次大樹,就像人生一場生死交關的大病,非死即傷,存活率非常低,挺身護樹,更是為了世世代代的教育。她希望雲林縣府能夠停止裁併學校與移樹的計畫,讓拯民森林小學,在虎尾永久流傳。

               2012 07 02

    大家看見這篇新聞報導了嗎?聽見樹的呼喚嗎?當你親手種下一棵樹,你便開始了你與另一個生命神奇的連結,那是大自然向你敞開它的奧秘的大門,一條提高你覺知生命脈動的道路。

    在我們與大樹同時呼吸感受時,我們便開始學習到了與大自然同在,那是奇妙又真實的生命教育,再多的課程教材、言語文字都無法如此貼切真實地給人這樣活生生的體驗與覺察。你種過樹嗎?你栽過花草嗎?你能感受那從你手中栽下的是一股活躍的生命脈動嗎?那傳遞大自然宇宙奧秘的訊息的生命生生不息的在你眼前展開來,你為此歡欣鼓舞嗎?

    雲林縣海拔最低的森林校園,占地4公頃,有800多棵超過兩公尺的大樹。 拯民國小雖一度面臨學生數少而有廢校之虞,但師生以「黑蝙蝠光陰迴廊」以及「森活童趣」兩項主題,與鄰近的光復、湖厝國小策略聯盟,參加教育部100學年度「百年整合空間資源暨發展學校特色計畫競賽」,在3000多所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特優」獎的殊榮。然而這些成果,卻可能面臨雲林縣政府欲將拯民國小裁併,原有校園轉型做為「雲林縣立麥寮高中虎尾拯民藝術高中分班暨國中分校」而產生變化,也引發師生、家長、校友與在地居民的反彈……….

    基於少子化,空校舍愈來愈多,我們還需要砍掉那麼多大樹嗎?幾時我們才會罷手並且願意仔細聆聽身邊自然的呼喚?

 

                                                                   希望農夫與你一起熱愛生命         2012.07.04

三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